刘少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,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。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,陈列面积980平方米。主要包括故居、纪念馆、铜像等纪念设施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主馆坐北朝南,呈三级阶梯展开,为分散自由群体型庭院结构。大门楼正中悬挂的金字匾额,上面篆刻邓小平同志手书的“刘少奇同志纪念馆”八个苍劲大字。走进纪念馆,序厅正中是一张刘少奇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巨幅照片,两侧分别摆放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知名人士敬献的花篮。馆内共有八个展室,内容为少奇同志的生平业绩陈列,分为五个专题。第一部分:为了缔造一个新中国。体现了刘少奇是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之一。为了新中国的诞生,他和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,与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进行了长期的坚苦卓绝的斗争。第二部分: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。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,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,刘少奇殚精竭虑,献出了他的全部心血和精力。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,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,为国民经济的恢复、调整和发展,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。第三部分:为了建设一个好的党。表现了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,他对党的建设的理论有特殊的贡献。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党,为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,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,为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,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,赢得了全体中共党人的崇敬、信赖和爱戴。第四部分:共和国主席的风采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后,刘少奇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要职,身居高位,但与人民群众保持着休戚与共的血肉关系。他是一个崇高伟大的巨人,同时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凡人。第五部分:与大海同在。颂扬了少奇同志在“文革”中惨遭迫害但斗志不衰、信念不改的崇高品格,昭示了“历史是人民写的”的真理。
鲁ICP备05051098号 版权所有:青岛兰德经济管理培训学校 咨询电话:400-816-5526(免长途话费)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848号
技术支持:青岛网站建设--青岛新视点网络